【推诿的汉语大词典】“推诿”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词语,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责任或问题时,故意将责任推给他人、回避自身应尽义务的行为。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,本文结合《汉语大词典》的内容,对“推诿”的释义、结构、用法及例句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
“推诿”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被解释为“推卸责任,把事情推给别人”。它由“推”和“诿”两个字组成,“推”意为推开、推让;“诿”意为责备、推卸。合起来表示一种逃避责任、不愿承担后果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。
该词多用于书面语,也常见于口语中,尤其在批评他人不负责任时使用。其感情色彩偏负面,带有指责意味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推诿”不仅用于个人之间的责任推脱,也可用于机构、单位之间的职责不清、互相推卸的情况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推诿 |
拼音 | tuī wěi |
词性 | 动词(也可作名词) |
释义 | 推卸责任,把事情推给别人。 |
结构 | “推” “诿”,均为动词,组合后构成动宾结构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或组织在面对责任时的逃避行为,常带贬义。 |
近义词 | 推卸、推托、搪塞、推辞 |
反义词 | 承担、负责、担当 |
例句 | 1. 遇到问题他总是推诿责任,从不主动承担责任。 2. 公司内部部门之间经常相互推诿。 |
出处 | 《汉语大词典》 |
适用场景 | 日常交流、新闻报道、公文写作、批评教育等 |
三、结语
“推诿”作为汉语中的一个常见词语,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责任意识缺失现象。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,都应该避免推诿,勇于承担责任,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。通过了解“推诿”的含义与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观点,增强沟通效果。